该用户从未签到
|
< align=center><FONT>中国离发达国家有多远 2050年可望进世界前40 </FONT> <BR><!--prefix_sub_header--><BR>央视国际 (2005年10月09日 16:36) <BR></FONT></P>
' y4 X9 Q% B0 l* G' a4 M, P+ q< align=left> 瞭望新闻周刊消息: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今年2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仍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综合经济水平相当于2002年美国的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然后再用50年,进入世界前10名。 </P>
# r3 u' G. s1 e" I% h* p+ O< align=left> “报告”提醒人们要充分认识,中国从经济欠发达国家迈向发达国家仍任重道远。 </P>3 ~/ j% [* o' k8 A0 {9 Y+ W: j) s3 p
< align=left> <B>保持清醒头脑 </B></P>
. ^9 e" l+ U$ _, T+ V6 A; w< align=left> 中国要成为发达国家并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必须提高综合经济水平、实现全面现代化和增强综合国力,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有着沉痛的教训。据荷兰经济史专家麦迪逊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28.7%,大大高于英国GDP所占5.2%和日本GDP所占3.1%的份额;据美国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提供的数字,1830年中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制造业生产量的29.8%,略低于整个欧洲所占34.2%,但大大高于英国和日本分别所占9.5%和2.8%的份额。因此,清朝统治者仍自恃“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和抱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陈旧观念,自闭于世界之外,中国科学技术和军事实力越来越落后。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百年内,中国多次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和破坏,终于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兴衰史告诫我们,中国要振兴,必须增强综合国力。 </P>2 z, h1 `+ R5 a5 ~1 `" I& e
< align=left> 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主要包括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软实力”主要包括民族凝聚力、文化普及程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仅比较经济规模,而且要看综合经济和现代化水平。 </P>
, t+ ~- i/ ~4 ^1 L" n7 B( g< align=left> 在进行大量数据分析和科学比较后,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指出,2002年中国综合经济现代化指数在世界108个国家中排在第69位。如果把人均GDP和经济结构的综合年代差理解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年代差距,那么,2002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相当于1858年的英国、1892年的美国、1957年的日本和1976年的韩国经济现代化水平。课题组负责人何传启说:“我们的结论,是在对世界300年的历史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客观评价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水平,在外界异乎寻常的赞誉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P>, b; E0 p i% n0 [6 G3 ~* K
< align=left> 专家们研究发现,从1980年到2000年,在世界106个国家中,大约88%的发达国家仍是发达国家,约95%的欠发达国家仍是欠发达国家。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研究认为,在21世纪头20年内,约90%的发达国家仍将是发达国家,约90%的欠发达国家仍将是欠发达国家。到2050年前后中国要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中国经济现代化至少将面临经济质量、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竞争力三大瓶颈,其中“重中之重”的是提升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P>- [" D3 Z7 p) A. N! [+ n1 |! ]0 n
< align=left> 改革开放26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9.4%,创世界之最。但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已经到了不解决就难以实现经济和资源、发展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发展。 </P>/ u0 f+ T+ R% ]6 ~
< align=left> <B>要走出一条新型 </P>
9 G* l, o% i3 M" p1 j- h6 _. |<P align=left> 工业化、现代化道路</B> </P>; U0 l, \! q! d. f
<P align=left> 中国已经没有条件走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必须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 </P>1 _% ~1 C* }' W) ~4 Z# O1 J
<P align=left> 发达国家从农业经济时代迈向工业经济时代,都曾大量消耗资源和造成严重污染,经历了“资源——产品——污染”或“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设想。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经济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发生质的变化。据世界银行统计,2003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美国分别为2%、23%和75%,日本分别为1%、31%和68%,德国分别为1%、30%和69%。由于农业所占比重已经很少,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内主要从事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单位产值能耗仅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的50%左右,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和技术。 </P>' [' X, W9 y* C$ r
<P align=left> 2003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中国GDP的15%、53%和32%,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出现了几乎全国性的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有相当多的省份都提出要实现重工业化。特别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003年,中国GDP占世界GDP的3.9%,但石油、煤炭、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都分别占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和40%。据世界银行2002年报告分析,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西方7个发达国家的5.9倍,是美国的4.3倍、法国的7.7倍和日本的11.5倍。中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和日本的11.5%。 </P>* y* x- `+ r: `. u7 o/ o. b
<P align=left> 据国土资源部估计,在45种战略性资源中,中国国内资源能够满足需求的,到2010年将只有24种,到2020年将仅有6种,特别是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供求矛盾将越来越尖锐。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从2004年到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增长近60%,其中中国和印度两国能源需求增加将占2/3。1990年中国进口铁矿石1400万吨,2004年达到2.08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60%。 </P>
, Z/ p7 y- h \4 w8 @. {<P align=left> 重化工业建设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变化,导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据国家林业局2004年6月统计,全国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27.9%;全国沙化土地174.3万平方公里,已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2%,并仍以平均每年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2004年中国已从农产品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55亿美元逆差。世界银行估计,2005年、2010年和2020年中国净进口粮食将分别达到1400万吨、1900万吨和3200万吨。据环保总局2005年1月监测,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水系劣V类水质已占28.4%。由于全国70%以上的江河湖泊遭受不同程度污染,全国已有3.2亿人饮用水不安全。值得关注的是,水污染已出现由支流向主干延伸、由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和从陆地向海域扩展的趋势。 </P>
! P9 A, X0 e4 B. Z' X. f0 X( F3 z<P align=left> 大量事实提醒我们,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向尽头。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不转变增长方式,环境将难以承受;不转变增长方式,竞争力将难以提升;不转变增长方式,经济持续增长和平稳运行的安全性将受到影响,因资源问题而引发国际冲突的可能性也将增加。因此,中国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提出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模式,即“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运河战略”。所谓“运河战略”,就是中国不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知识化的道路,可以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两个阶段之间开辟一条“经济运河”,使新型工业化和知识化协调发展,从而大大加快综合现代化进程。 </P>/ Q, M& B, [: M* o ?8 E6 j( W( q
<P align=left> <B>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B></P>' r, `6 I' E3 J- ^3 _7 } t
<P align=left>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集中表现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滞后。要加快从欠发达国家步入发达国家,中国必须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P>4 G. ]$ F5 e: j; t$ d# l
<P align=left> 中国在生物、航天和信息等一些科技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是,从总体上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科技专家参照国际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选用12项核心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1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居于第28位。中国要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必须处理好以下三大关系。 </P>
9 t- T9 k7 w2 I" L5 H4 c# G<P align=left> (一)政府和企业都要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但要以企业为主。 </P>; y ~+ r4 I. y
<P align=left> 如今,世界研发投资的80%,技术创新的71%,均由500强企业所创造和拥有,62%的技术转让在500强企业内进行。2000年美国研发投资2653亿美元,其中企业占66%,政府占29%;企业研发的重点是应用技术,美国85%的发展研究,60%的应用研究中66%的基础研究在企业进行;同年日本研发投资98252美元,其中企业占72%,政府仅占19%,形成了“企业为主,政府为辅”的科技发展格局。 </P>
* Y K% Q+ V, z* {: X4 A<P align=left> 中国原拟到2000年使研发投资占GDP1.5%的目标没有实现。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2001年中国政府的研发投资为12552美元,占中国GDP的1.1%;美国的研发投资达到2819亿美元,占美国GDP的2.8%。2004年中国研发投资仅占GDP的1.36%,而许多发达国家已超过3%。中国研发投资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大幅度增加研发投资。 </P>7 |$ l0 i0 J$ F+ }7 D: ?) r+ h& R
<P align=left> 国资委提出要加快培养和发展80家到100家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这些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能否成为国家微观经济的重要基础、科技自主创新的主体和参与两个市场竞争的主力军,从而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强大力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P>
# Q5 r# H; W8 t E) {<P align=left> (二)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要相辅相成,但要立足于自主创新。 </P>
2 d u8 G5 ?6 q, g<P align=left> 任何一个国家所需技术都不能完全从原始创新开始,能够引进的技术必须积极引进。日本和韩国提供的主要经验是把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和创新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特别是重点放在自主创新。日本和韩国对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投资之比为1:10,形成了“引进一代、提高一代”的良性发展。 </P>, l6 ~2 {* d; L4 M
<P align=left> 中国企业用于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与创新的投资之比是1:0.078,计算机领域是100:1。据统计,2003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进技术开支为405.4亿元,消化和吸收开支27.1亿元,购买国内技术54.3亿元,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开支之比为1:0.067。如果不能从认识和实践上解决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和创新投资的比例,那么,就将陷入“引进一代、落后一代”恶性发展的怪圈。 </P>: n% @# K9 _, \0 F; b9 J, _# u
<P align=left> 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P>
- {. V- ?/ H! H; k2 D+ h5 n& ^<P align=left> (三)依赖贴牌并非长久之计,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战略”。 </P>* N6 \( k* @2 M2 l/ y% ~
<P align=left> 中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2002年占全国出口1/3强的广东省的自主品牌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额的3%,上海市、浙江省自主品牌出口额所占比例也不到10%。 </P>
# m E' ?" V5 b2 Q# m<P align=left> 美国国会曾通过一个《购买美国产品法》,要求联邦政府采购要购买本国产品,即在美国生产的,增值达到50%以上的产品,进口零部件组装的产品不算本国产品。根据这个界定,中国重大装备制造生产品市场和出口产品的大部分不是中国自主品牌产品。中科院院士、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2005年8月31日在第四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的报告中指出,光纤制造设备100%、集成电路85%、纺织制造设备70%、石化设备80%和高端医疗设备差不多90%到100%都依靠进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经过一年调查,于2004年5月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包括微软和伊士曼柯达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的相关领域占据了垄断地位。长此下去,即使中国外贸总额从世界第3位跃居到第1位,中国也不可能成为贸易强国。 </P>
8 g6 s0 |' o; d0 s! E<P align=left>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世界名牌商品共约8.5万种,其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占据90%以上的名牌拥有权,处于垄断地位。 </P>
. B# R6 m5 P6 S<P align=left> 商务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和科技部等七部委局于2005年6月联合发布《关于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打造出口名牌的战略目标。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经验表明,实施出口名牌战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培育一些出口名牌,是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P>
5 e- z# f& l6 O$ @) W7 _<P align=left> <B>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B></P>2 p" c7 b" p( l9 c, e3 M( p! z5 U6 [; j) D
<P align=left> 中国最大的特点是人口众多,据预测,2034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86亿。就业压力巨大。2020年,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将超过9亿,比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总和还多3亿。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提高劳动者素质、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中国从欠发达国家迈向发达国家的根本动力。 </P>, ~" p7 i$ u$ F% @. ^( P; O* z. R0 w
<P align=left> 2003年一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表明,中国达到公民科学素质标准的人口比例不到2%,而美国在两年前已达17%。据近期一项同日本、美国、欧盟15国的比较调查,中国公众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均为倒数第一,主要原因是普及教育不够。到2003年,中国15岁及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为4.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2.6%,发展中国家平均为6.5%?发达国家平均为28.1%,转型国家为13.9%,我国比发达国家滞后约50年。 </P>- o ~1 |" d" q, q. O/ P
<P align=left> 中国经济现代化曾经错失三次历史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年至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特别是不该错失第三次机遇,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转移时期。这次机遇的错失,使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差距明显拉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由于基数小、人口多,中国GDP所占比重没有大幅度上升。2004年,世界GDP达到406705.38亿元,其中美国GDP占28.5%,日本GDP占11.48%,中国GDP占4.06%,居世界第7位,但中国人均GDP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中居100位左右。 </P>3 s& ?# j* O$ Y9 O+ w
<P align=left> 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紧紧抓住和用好主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从欠发达国家迈向发达国家,实现综合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需几代乃至十几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艰苦奋斗。</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