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户从未签到
|
雄伟美丽的天安门; j5 T7 c& [9 Z
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天安门城楼,由于兵火战乱,长期失修,建筑结构已严重坏损变形,加之过度采汲地下水和城楼自身重量,主体已严重下沉。解放后虽多次维修加固,但未能彻底解决问题,尤其1969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6到7.5级强烈地震,天安门城楼损坏变形更甚。为确保安全,1969年底国务院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原规格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一座天安门城楼,建筑材料全部更新。
- z/ `6 ]" J' _- \+ A, N毛泽东批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B: w7 `0 t8 U5 Q* K; ~; `7 l9 O
天安门城楼结构复杂,工艺难度大,有人提出请外国人承包,但他们提出需5年或3年,最快也要两年时间才能修完。周总理说,我们不能崇洋媚外。紧接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组成了由总参、北京卫戌区、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天安门城楼重建领导小组”,被指定承担这项政治任务的是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现北京建工集团五建公司)。3 J+ N, K; x1 q$ [5 R6 a# o7 _2 q4 T
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按部队编制,组成了木工连、瓦工连、彩油连、架子工连和混合连5个施工队。' r5 u# W' |$ k. S
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高32米,要将这个庞然大物整个罩起来,为它做“世纪手术”,难度可想而知。如果用钢管搭架,需一个月。工期紧任务重,架子工人用数根杉篙绑在一起,层层连接,用苇席搭起天棚,除留出送料的循环马道外,整个城楼被包裹得严严实实。而搭起这个跨度如此之大,堪称世界之最的“天棚”,仅用了8天时间。
5 j( t! g, L. L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文化大革命)外患(中苏关系紧张)之中,完成这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意义尤为重大。为严守秘密,不仅北京市市民不知道,就是近在咫尺的中山公园、民族文化宫的工作人员也不知被苇席围起的天安门在干什么。所有参加重建的人员更要严守秘密,不准和任何人说,甚至家人,这是政治任务。) j! l: }+ Z; C e. z$ Q h0 a
拆城楼前首先要进行测量,测量后的数据直接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批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W4 W* A$ B" K$ x" O( o' P
重修用去12斤黄金0 g/ }+ q. g; I" w4 \+ W
天安门城楼除底座是砖混结构外,整个城楼为木结构。这次重建除保留底座外,全部重建。天安门城楼究竟由多少块木料组成,谁也说不清。被拆的斗、拱、声、柱相互咬合,上下垒叠,环环紧扣,严丝合缝,如此庞大的木结构体却找不出一颗钉子。这么复杂的工艺是怎么做的呢?连木工连组长、八级木工姚来泉都有点挠头。4 J" l/ a# V1 ^- ?( f; ^+ C
他们用塔吊先将城楼西南一个整角吊起,拉到中山公园水榭北侧,每拆一根,在旁边按原样码好,可拆完了,就是码不出原样。古建筑专家郭老琢磨了半天之后说,拆下的声、斗、拱虽然次序对,但有的方向不对。后来又把拆下的每一根木料都顺序编号,画草图,拍照片,并写清内、外、上、下、左、右,把拆下的东西反反复复按原样码了几遍,终于弄明白了。% J4 T& N* m3 p' B y
天安门城楼有60多根柱子,最粗的直径1.2米,最小的也有0.6米,每根12米长,重7吨以上,一个15吨卡车只能拉一根柱子。当时曾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找到了质地较好甚至更大的原木,但运输成了问题,火车时间太长,直升飞机吊不起来。最后许多木料是从加蓬和北婆罗洲进口,这种木材似红木,质坚,颜色为红或黄,遇火不着,只冒烟。干了多年木工的姚来泉,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木材。
( R! t+ N+ R: b) c( S0 W按照国务院“建筑材料全部更新”的要求,拆下的木构件由北京建筑设计院画图,北京光华木材厂按图纸进行加工。新做的全部木柱和木梁均用整体木材,所有木构件都做了防腐、防虫、防火的化学处理。但安装时发现其中二根木柱有一直径约两厘米的窟窿,再换材料须几百人停工。经请示总理,批准顺此洞扩展为5厘米的孔,并将柱子打通,灌满防腐剂。, O) \- n/ M9 S$ r" Q# L( p
大木组装时,也出了难题。当时我国吊车臂最长只有25米,前面吊上去,后面就够不着。工人们采用“斜溜”办法,两个塔吊同时吊一根,把60余根柱子一一溜到柱基石上。: X/ x0 v: p2 T" R6 w+ b
正脊两端的大吻,原为龙。有人认为龙是四旧,要改成向阳花。周总理知道后,坚持说,可以搞龙嘛!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原主体部分不要改。但在某些人的坚持下,棚顶的金龙合玺图案,改成了西蕃莲图案。(1984年维修时,又恢复了原貌。)当时的副总理谢富治坚持要把老檐、小檐下的木结构斗拱改成玻璃钢的,周总理得知后,一锤定音:照原来的木斗拱制作,任何结构不得改动。& G9 e( {$ Y g U0 Q4 X' Z3 L
在拆除西山墙时,一名工人一镐下去,竟发出了金属的声音,轻轻取出,原来是一颗直径9.5厘米、高约45厘米的完整炮弹,指挥部立即指示公安部门连同周围的土全部取走研究。后来在拆除中又先后起出6颗规格相同的炮弹,这7颗炮弹始终是个谜。鉴于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环境,此消息绝不可外传。现在这7枚炮弹存于何处,无从知晓。1 _+ n2 y: ^0 T; i5 Q" N
木工活毕,油彩油画上,所有描龙画凤都经过严格的l麻5灰13道工序。最后是贴金箔,重修的城楼共用去12斤黄金。
: t( Z% _% m8 \5 S: \# w/ p探雷器检测验收
4 M" j, j. ]; R# R8 a; O基于当时的政冶气候,工程完毕,指挥部又成立了9人组成的检查小组,探雷器按所有图纸顺序检测。探雷器非常敏感,一个极小的钉子都躲不过。有一次当测到一个斗拱时,探雷器突然鸣叫。被油饰一新的斗拱立刻被拆开———取出了一只木工扁铲。是别有用心还是疏忽大意?在场的人谁都说不清。2 x$ W. f- z9 P
重建天安门城楼工程,自196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到1970年3月7日竣工,整个工期112天。经国家验收全部合格。1970年3月11日下午3点,周恩来总理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视察,他同现场的工人一一握手,并说:“同志们辛苦了!我来看望大家,你们用这么短的时间把天安门城楼建设得这么好,谢谢你们!”2 C! U+ B5 c: ~- G
周总理从东马道登上城楼,详细听取了关于工程情况的汇报,然后又从西马道下来,并指示指挥部领导说,让大家多休息几天,才乘车离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