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户从未签到
|
开篇呢,我想说下我也是一个温州人,土生土长,年纪很轻。父辈也是一个生意人,由于年纪尚浅,还不足以帮助父辈。3 |- b5 z0 h t9 U6 {
这几年去过温州的人都应该对温州有个很深的感觉。
5 H; _% C$ O' v+ b: w4 ? 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城市啊,道路,环境建设无论如何都让人不相信这里的是中国著名的生意人之城。可是看看这里的车子却如此的耀眼。奔驰宝马,保时捷,宾利,法拉利,悍马,清一色的停靠在路边。人们说中国三分之一的奔驰宝马在温州是有道理的,在我们那里就算是国产的宝马奔驰都不敢开出来见人,怕人笑话。呵呵这只是我个人感觉,真的好车太多,有次我做三轮车,那个车夫对车貌似很有研究,一路上他把我们见过的车子讲了个遍。路是小路,还到处是人们丢弃的垃圾和店家倒掉的泔水,但就是这么一条路仍旧可以让很多有车阶级汗颜。9 f9 N8 Y% J& f5 Y; `# n
真正让人害怕的是车的主人。改革开放30年了。如果说第一代温州老板16—24岁开始经商,那他们的孩子现在估计大概平均年龄也有25,6岁了吧。对这些车的主人绝大部分是他们。他们不像他们父辈那样一分一分积累财富,在他们参与父母的公司后他们所拥有的是数量巨大的财富。于是他们买名车,豪宅,相信过几年保养情人也会变得异常流行。
0 T2 R& p: C1 L# |+ N( ]8 m5 V: ] 为什么中国的富有者这么多,他们的2代买名车豪宅,极度热衷表现富有的几率却远远低于温州呢。1年赚500W花400W的老板大有人在,并且这种表现富有的形式个人感觉并不合理。' h b" u7 t+ |% @ {
那么就要从温州的地理说起。浙江温州南面正对台湾,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温州的主要作用就是防台,进攻台湾2条线,一条是福建,一条是浙江的温州。所以这注定是一个要被牺牲的城市。战争一来,这就是前线。所以国家根本不会对温州做任何的投入,投入了一打起来还是什么都没有。一个国家不投入的城市,那么他的政府也相对来说是不作为的,并且温州素有7山2水1分田只说,是说这里的人主要靠这一分田务农,或者打渔。总体说来是相当落后,相当平穷。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改革开放前的温州人,那是真正的穷。我父亲说,就算在20年前,温州还是有地主阶级存在的,我们家也给地主阶级压榨过。1分田养不了人,政府不管你,只有靠自己。改革开放后大量的温州人做起了生意人,数量庞大,因为吃不饱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是一个家一个家族一个村落的问题,他们拉帮结伴一起做生意,跑外地给别人当小工,当学徒,有所收获的人回来了,带来了技术,财富,于是更多人放下了手头的农活,走了出去。套我老头子的话说,那是为了生存。有所成的人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大,他们把技术,资金,和对美丽生活的向往带了回来,于是从观念上温州人就变了,别人是从政,好好学习找好工作,这里是自己当老板。那个年代,由于刚开放,制度上,市场竞争远没有今天规范和激烈,一定程度上,温州的成功由于当时的空白。就这样,温州从一个务农小镇,变成了一个生意人的城市。不变的是这里的政府依旧弱势,这里的铁路是企业家出资修的,飞机场也是企业家建的。老头子说,台湾问题不解决,温州就这样了,基建好不起来。即使这些年缓和了很多,但长久坚持的政策仍旧有很多的延续性,改不掉。所以好些有抱负的领导人来到温州也很沮丧,不作为的政府,拿什么政绩来升官。但有些人却很开心,因为这里都是富裕者,政绩不作为,但是自己经济和人脉上可以完全不足这些缺点。即使你清清白白,你退下了以后,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做生意,这里领导人下去后经济上还是很吃香的,大把的人想结实他们呢。而且不犯法,何乐不为。当然了,我们不讲那些贪赃枉法者,说实话,我也只是听说,极个别贪官贪污的数目完全可以称得上现代版和绅,数目太大,不敢上报,报上去了只怕整个市政府都得整顿,这只是5年前的谣传,不要多想。何况那些人估计都跑外国去了。2 Y( |& A) `% Z, ]/ k/ Z
就这样一个大前提,总结起来是这是一个畸形的城市,个人极度富裕,政府却相对贫穷。温州最有势力的不是政府,而是温州商会。
( V8 ~; `. @" ~. k# m& } w) b 那么。我们回过来讲,温州人第一代企业家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富一代,绝大部分不靠官不靠其他关系,就靠吃苦和生存下去的信念成为了企业家,那么第二代也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的第二代。他们父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也缺乏对财富如何运用和保存的认识。其他地方的企业家还是有相当部分是官僚阶级或者有一定层次的人,可这里的人大部分泥腿子出身,有了钱怎么办。花呗。4 D C/ s* S( S o- M, Z3 q
于是这里就成了这样,父母无法向子女灌输正确的金钱观,何况他们本身文化低,靠得是吃苦和机遇打下的江山,自己也可以不知道如何让这些金钱带他们家族升华。所以他们的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有钱人。, {7 ]& }4 |: s' e6 P" J
对许多人来说,有钱就够了,在危机未来临之前,厂子每年都有大量的订单,对他们来说就是钱,根本不会考虑其他,只要接订单,花钱就可以了,从来不会考虑过产业升级这些问题,即使考虑过,大多也不会实践,他们不会思考3,4年后的社会变局,一个主要依靠低端轻工业生产的企业,他的企业家了不起也就是多跑点业务,多接订单,根本不会想,中国不断发展,人民币升值,几年之后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他们也不会想接班人的培养是否正确。教他们跑业务跟自己一样,面对的是全中国同类人的竞争,这些娇生惯养的花朵在暴风雨中能否挺过去。
& d7 z- |* q% _6 C0 c 偏偏啊,太多的温州二代都想创业,他们渴望父辈的辉煌,讨厌被约束,讨厌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接班,他们想证明自己。即使是家族内部兄弟之间也常闹分家单干。所以温州老板虽多,企业众多,但在大型企业的数目上却落后一大截,我并非指责他们创业不好,也许大多数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终归还是要回来的,很多企业家的父母也乐于见到孩子创业,看到孩子成功也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而且这也是能力的一种体现,可是我却很不以为然。接下来的竞争,并不是普通小企业能力挽狂澜的,只有将力量集中一起,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都想当老板,小钱可以赚,大钱太难,那些生意是留给巨头来做的。. {! c1 q R) |' [1 `
看了第一财经的那个什么节目,什么VC创投,什么成功当老板,总是想着40多岁赚够多少钱把公司卖了退休,我忍不住觉得好笑。他们不是在当老板,他们没有将企业当作事业来做,企业对他们来说意味著钱,可是太多人执着于此,无论从世界各地的哪个国家来看,这些老板的最总淘汰率是非常高的,我本着一个做一个温州社会建设者的原则希望同乡们能静下心来多思考思考。我们所有的是别人希望得到的,我们接下来所要做的不是盲目的获得更多,而是如何更好的延续,如何做风口浪尖做之牛耳者,成功一般不是三四十岁就能达到的,当你死后,你的子孙能骄傲的说这是我爷爷那才是成功。) q, {. l! D2 t1 F4 b4 i) v$ |
/ M" H2 F" l2 _5 D6 t. b7 B
再来讲讲温州企业,众所周知,温州是轻工之城,也就是说,大部分温州原始资本的积累是依靠轻工业完成的。比较知名当然就是皮鞋,服饰,打火机,眼镜,小型电器,小型阀门。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本小利薄,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还是很适合温州人的,而且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温州有许许多多的村镇,如果一个村镇里面有一户在搞阀门,那么渐渐的其他同村的人也会往阀门这方面做,有些做皮鞋的,人造革的那么这个村庄很多老乡也会搞皮鞋。原因也好理解,第一个做的人他没什么本钱,是和邻居,亲友一起搞的,员工也是也有相当部分是同村人,慢慢的厂子大了,部分员工或者合伙人就分出去单干,散点一样零零星星的就成了一个个轻工产品的集中生产地。像我们家原先搞阀门,现在我叔叔,大小舅舅以及很多亲戚都是开类似轻机械产品。所以每个村都有他们的特色,但大体上有个共同点,都有很富足的人出现。大多数温州轻工企业主要依赖出口,向美邦这些企业把市场眼光放在国内可以说很少,为什么呢。因为品牌价值低,出口赚美元获得的眼前利益是非常可观的。好比皮鞋,因为人工工资低,皮鞋又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接到订单那就是几时上百万美元的单子,根本不需要动脑子,只要请几个员工,和外贸翻译就可以了,钱太好赚,甚至个别产品利润超过100%,既然外国的钱都赚这么开心了,谁还有心思往国内市场进军呢,有也是有的,但是那种进军只是象征意义上的,不会投钱搞太多的研发,也不会大把大把的花银子请代言,于是品牌落差就出现了。有句话很有道理,如果你的市场面对的是消费大众,那么你必须让他知道你。这就是广告的魅力。也许看广告的人当时没什么印象,当到你要买此类产品的时候,广告里面出现的东西很可能会诱导你去购买。
. q" x2 U& f% \: i) o 跑题了,回过来讲,现在很多企业也意识到国内市场了,也意识到品牌的意义了,数年前,红蜻蜓,美邦,法派等企业只是众多大型企业的一员,但是他们依靠高投入的推广,研发,迅速把品牌形象给提了上去,从而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说实话很多企业的产品在当时和他们的产品差距并不大,甚至还有更好的,但是他们清楚认识到了他们消费的对象,对市场的定位,现在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品牌形象品质都有一定差距。可以说他们从低端上去了一个层面。有一个有意思的话,大一的时候我和同学说,美邦是温州企业,他打死不信,坚定地说美邦是美国的,可见美邦广告工作做得多好。他们的产品我也买过,质地并没有传统优势品牌好,但差距不大,但考虑到消费对象是17-25岁左右的青年,只要穿着并不难受,他们还是倾向于时髦前卫的服饰的,于是美邦就打这张牌。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相对于耐克。阿迪 ck JH这些品牌,美邦便宜,并且符合中国青年的穿着个性,为国人量身订造,只要品质再好点就完美了。我并不是说其他企业也因该这样,因为他们能生存总归有他们自己的能力,我只是想讲这么一个案例。
* y% C! Y7 x7 I' q5 f 接下来讲讲原始资金积累之后温州人如何运用这笔钱的。也就是如何用钱生钱。5 P& e7 y6 T+ B
这比轻工生产累死累活赚钱轻松多了。还记得90年代前期,大多数小老板还是把钱存起来,或者用来吃喝买房,只有少量团体参与投资。但是那少量团体所拥有的金钱相对来说还是很惊人的,因为他们代表的是温州最富裕的阶级。这么说吧,如果给你100块让你花掉你可能会想买吃的,买衣服什么,给你1000你可能想买电器买什么的,10W呢可能是想买车,或者开小店,100W呢,房子,工厂。。1000W,1亿,10亿呢,如果这笔钱放在有些人手里,他们会买车买房,奢靡生活,可那些手把手赚进这么多的人他们会怎么想,扩大再生产?,市场已经分割的差不多了,投入再多的钱了不起只是让利润多点,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铺摊子靠规模赚钱不能说不对,但总归有风险,于是这些财富拥有者就往房地产,风投,矿产。以及大型高端企业进军。这些企业普遍一个特点,一个是来钱快,2是投资巨大。人们垂涎他的第一个特点,止步于他的第二个特点。当然也并不是没风险,我同学的一个亲戚在非洲投资矿产,结果亏了上亿,也只是听说而已。大体来说是如此的。房地产呢,更不用说了,人们说周成建是温州首富那是纸面上的,因为股票这东西不变钱之前,他就是一张纸而已。我所知道的一个大老板他在庄园盖好以后,花了5000W庆祝,家里有4个厨子常年准备各国的酒菜,熟人找他买房便宜好几千万,当然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别墅,成本也蛮吓人。家里顶级游艇有好几搜。这就是投资收益,很吓人,因为成本不明朗,价值也不明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成本基本远低于价值,差价惊人,市场竞争不大,都是有钱人把持的游戏,进去门槛高不说,而且市场大,吃不完,所以竞争并不是非常激烈。
* i/ [7 M: @- H温州的富,换来的是什么呢?温州只是一个加工厂,换来的是一地鸡毛,不看好以后的温州。为什么杭州美几千年来都是如此流传,没文化的温州,没有规划的温州,不用谈长远的发展。很痛心同乡们杀鸡取卵般的发展。在温州每个人都想着发财,想着捞一把就好,赌博之风盛行,不论贫穷都爱赌。而且没有本事,或者安分的人,是被人看不起的,一个人说话不带点夸张的水平或者说风趣,是很难溶入场面上的。但凡场面上的东西,更多的是浮夸,更多的是爆发户式的联合吧。在温州你能看到勤劳的人,可能是你这辈子见过最勤劳的,打个比方,假如这些人在岩石滩边都能生存下去,我说的是父辈们,50-60岁左右的。你能看到比希尔顿更爱眩富的女人或者更风骚的女人,20-30岁多些。所以温州包含着很多,但我更多看到的是危机,文化程度的断代,发展动力的滞后。有眼光的人不多。但凡有能力者都开始往大城市发展了,我看忧温州的将来,希望温州人风气开始慢慢转变,暴富的心态要放平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