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并让他们住上满意房和放心房的话题,频频被提及。而新近出台的楼市国五条也规定,“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有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随后,安徽省等近期也提出,今年将试点把农民工纳入保障房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在住房保障上突破了户籍限制,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了保障体系。对于保障房建设,业界专家们也很有话说。 外来人员 应该被纳入保障房范围 虞晓芬: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总体是一个趋势,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因为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往往承担着城市里最脏、最乱的活,但却在住房等很多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所以应该更多关注他们在城市的“安居工程”。 丁建刚: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难问题,显然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也是各地地方政府应该考虑的事情。有这样一份数据,目前杭州外来务工者住房保障主要依靠企业和工地宿舍、民工公寓、农户出租房等解决,其中83.7%住在农户出租屋,11.1%住在企业员工宿舍,其余部分租住在地下室、车库等处,居住条件还是比较差的。解决了这部分人的住房问题,其实也是城镇化的重要部分。 冯晶:其实,杭州已经这么在做了。杭州住房保障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问题,杭州的公租房一直是将符合条件,有稳定就业的非户籍人员纳入的。根据2011年杭州市政府公租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市本级三个层面的人员可以申请公租房:中等偏下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和创业人员,其中后两类都是不限户籍的(但要求工作年限)。但其实市本级从2009年就开始操作(当时叫经济租赁房),已经四年了。 办法同时规定,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应建设集体宿舍形式解决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但其实杭州市各区从2004年就开始两项公寓(新毕业大学生公寓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的建设。 并且,非杭州户籍人员申请占据公租房的比例不小,应该超过了一半。到目前为止,杭州公租房的保障总数,已经达到1万余户。比如去年年底,杭州市区首次面向一线环卫工人推出了500套专项公共租赁住房,确保一线环卫工人住房环境的改善,而这其中,全部都是外来务工人员。 保障房建设应分步走 虞晓芬: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我觉得应该分步走。首先,应该将那些服务于城市关键岗位、城市运行里不可或缺的外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这些人包括公交司机、环卫工人等,这些人的住房保障应该由政府来负责解决,以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 二是很多企业单位里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如何来解决?全部由政府大包大揽,显然是不可能的。应该通过政府主导、用工单位为主体相结合的方式来逐步解决。比如通过园区公寓、员工宿舍等,建立相应的推出机制,在他们因为各种原因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重新腾出保障房,以提高这部分保障房的使用效率。 丁建刚: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问题,肯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在一些大城市,特别是北、上、深、广等一线城市,所占的比例可能已经达到一半,包括杭州的比例也不小,这个基数实在太大。 所以,新国五条说的是“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有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逐步来解决的意思也非常明显。 需要不少后续配套 丁建刚: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但光有想法还不行,还需要有很多的后续配套跟进。 比如肯定要首先弄清楚,一个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到底有多少量,他们的居住条件、收入水平,然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政策;另外,确定相应的准入条件,先保障哪部分人、后保障哪部分人,确定一些细节,比如“有稳定就业”是指在这个城市生活了5年、还是8年;资金从哪里来?土地从哪里来?是买还是租,价格又该如何定?这些都是需要各个相关部门互相配合、互相探讨来完成的。 而这里面,可能还涉及到新增保障房数量,与城市容量、有限资源等形成的矛盾,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虞晓芬:如何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这个大的政策,进行梳理、完善,加以一一配套,这是政策背后的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把这些配套做好了,这个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冯晶:这几年,杭州一直在积极寻求多渠道建设公租房。杭州公租房的来源有很多种,包含有市本级自建项目、市本级集中配建项目、市本级项目内配建项目、市本级收购项目、区级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等。从2010年开始,经营性出让住宅用地中配建和异地集中配建也成为公租房的主要新增来源。 此外,关于“企事业单位利用厂区等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房”的做法,我们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研究,具体政策会在细化和讨论后推出。今后大量针对外来人员的保障性住房,可能会来自于此。 数据解读—— 全国保障房供应高峰将至 3600万套惠及上亿人 今年保障房建设持续推进,将新建630万套。十二五期间将开工约3600万套保障房,这意味着保障房供应高峰即将到来,1亿多人的住房问题将解决。同时,房地产市场配置和住房保障的“双轨制”将并驾齐驱。 保障房建设数读 2010年: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 2011~2015年:将建3600万套 2013年:开工量将达约630万套,施力重点转移到保证建设质量、完善管理机制上来 2013~2015年:将建1600万套,使保障房的覆盖率达20% 账本>> 3600万套保障房供应高峰将来 “十二五”计划纲要将保障房建设规模再度扩大,提出在2011~2015年将新建36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目标,并确立由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限价商品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五大类组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体系,保障房的覆盖率达到20%。这意味着保障房供应高峰即将到来。 意味啥? “蛋糕”变大,1亿人将解决住房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黄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土地供应总体有限的前提下,保障房用地的增加意味着商品房将受影响。“这就好比是一块蛋糕,保障房分得一大块,那么商品房就只剩下小的一块,被保障的人群就多了。” 在土地和住宅供应量方面均占六七成的保障房,将大大稳定人们对市场的预期,并为中低收入人群改善居住条件带来希望,为平抑房价过快上涨创造积极条件,也增强了各方对楼市调控的信心。同时,根据10年来商品住宅竣工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估算,五年商品住宅供应量预计为4000万套,每年约增加700万套甚至800万套。依此计算,1亿多人的住房问题将解决。 关联>> 保障房卖得多商品房价下降 保障房大量入市能起多大作用?拿北京2009年6月~2011年3月商品住宅价格上涨与保障房销售占比变化来说,大多数月份,当保障房销售占比上升,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就会下降。 意味啥? 可分流需求,抑制价格和投机 以上现象表明,保障房销售的增加能分流商品住宅需求,对抑制商品住宅价格过快上涨有显著作用。“从长远说,抑制投机性需求。”著名地产分析师谢逸枫表示,大规模建设保障房可增加住房供应,降低对商品房的过度依赖和对房价上涨的恐慌。另外,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黄瑜表示,新建保障房陆续投入使用后,由政府主导的保障房将挤入商品房“一家独大”的住宅市场,房地产市场将进入“商品房+保障房”的双轨制时代。现在政府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保障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通过两种房屋并驾齐驱,间接稳定房价。 据《法制晚报》
4 @- T6 x: {1 L8 e( M; O. Q2 k1 M6 k9 m, s" f-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