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笔试开考日,除了百万人参加的“国考”外,霞弯巷的中策职高,也在进行着一场考试——拱墅区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简称社工)面试,300多考生分11组进行,通过者最快年底就能上岗。 30岁左右的本科生 成为应聘主力 当社工,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处理社区居民间各种事情、解决纠纷。工作可以称得上“琐碎”,而且收入也不是很高,主城区专职社区工作人员第一年收入,扣除五险一金后每月在3000元左右。 但这次拱墅区招考,仍吸引了很多人。10月12日招聘公告发布以后,1599人报名应考,应考人数跟岗位数的比例约为17∶1,最热门的一个街道社工岗位是21∶1,而去年的比例为12∶1。 报名者中,以30岁上下、本科学历的年轻人居多,其中研究生学历有30人。 “报考人员多,一方面跟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关,社区工作相对稳定,选择的人也越来越多。”区民政局副局长傅军分析:“另一方面,政府越来越重视社区建设,不仅为优秀社工提供了职业发展的上升平台,待遇也在逐年增加,比如为社区服务时间长的社工可拿到长期服务津贴,不同级别职称的社工有不同金额补助等。” 考生王先生说得很实在:“我就是冲着社工的待遇来的。以前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是大伯大妈做的工作,现在社工的岗位越来越被社会认同,工资待遇也上去了。而且家里人也支持我到社区锻炼几年,为以后报考事业单位、公务员做准备。” 离开的社工 60%以上考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 “招的多、走的多”曾是社工圈内的常态。拱墅区统计,最近三年招聘社工340多名,而这三年间有130多人离开。离开的人群中,60%以上考上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近20%辞职。 除了人员流动过于频繁外,作为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区民政局副局长傅军也有担心:这些小年轻没有跟居民交流沟通的生活阅历,能不能在社区待得住、是否有耐心帮居民解决日常纠纷? “人才流动是正常现象,但在社区工作更讲究人情,有些工作需要年轻人发挥作用,有些可能更需要社会经验。”杭州市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和傅军的观点一致。 为了留住优秀社工,事实上,各区也在尝试很多办法。其中,拱墅区在最近两年开展了优化社工队伍结构的措施,从去年开始,招聘社工的硬条件向有社会经验、有生活阅历的人倾斜:学历要求从原来的本科以上调整为大专以上;年龄从原来的35周岁以下改为40周岁以下,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报考机会。(都市快报
" i7 p5 q, d, a( X2 W) m |